#内驱创作经济 #新世界

本文为社群里的一次 Collab 创作。Collab位 Web3 世界的术语,我们给起名“链合”。我会反复强调国内创作者在概念捕捉、概念创作、心智地产的打造上和海外创作者对比起来可以说是毫无意识。而这却是成为传奇创作者的核心因素之一。

“链合不是一种协作方式,而是一种存在状态。它像量子纠缠一样,当两个或多个创作者进入这种状态,他们的创造力会自然地相互放大,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的组织或控制机制。”

第一章:风起之时

那是2024年的一个清晨,我坐在工作室里,面对着笔记本电脑,屏幕上是一份未完成的企划案。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键盘上,我的手指悬在半空,却迟迟无法落下。

这是我在广告公司的第三年。我知道该写什么,也知道客户想要什么。这些年,我学会了如何把创意装进标准化的模板,如何用数据来佐证灵感,如何让自己的想法符合市场预期。

但内心某个角落一直在隐隐作痛。

就像童年时,母亲总说我太过敏感。在别人眼中,那是软弱的代名词。但只有我知道,那些微小的触动,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,那些深夜里涌现的想法,才是最真实的自己。

“这世界不是为敏感的人准备的。”这句话我听了太多遍。直到那天早晨,一切都改变了。

我收到了一封邮件。是多年未联系的大学同学June发来的。她曾经和我一样,是个会为一片落叶感动的人。但那时的我们都以为,长大后必须学会”坚强”,必须让自己适应这个强调效率与理性的世界。

June的邮件里写道:“亲爱的,你最近有没有发现,这个世界正在悄悄改变?人们开始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内容,开始渴望真实的联结。记得我们曾经的梦想吗?那些我们以为太过理想化的东西,现在正在成为可能。”

她说的没错。过去几个月,我确实注意到了一些变化。客户开始询问如何建立与受众的真实连接,而不仅仅是提高点击率。社交媒体上,那些最打动人心的内容,往往来自最真实的表达。

“内驱创作”,June在邮件中提到这个词。她解释说,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。创作不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,而是源于创作者内心真实的呼唤。在这个新的范式里,敏感不是弱点,而是天赋;理想主义不是逃避,而是力量。

我放下手机,望向窗外。晨光中,一只蝴蝶停在窗台上,翅膀轻轻颤动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什么。

也许,世界终于准备好了。准备好迎接像我们这样的人。

第二章:共振之光

那封邮件像一颗种子,在我心里悄然生长。

June邀请我参加一个线上创作者社群。“这不是普通的社群,”她说,“这里的连接方式很特别,我们称之为’链合’。就像量子纠缠,每个人既保持独立,又能彼此共振。”

起初我有些犹豫。过去的经历告诉我,群体意味着妥协,意味着要把自己的棱角磨平。但第一次参与线上会议时,我感受到了不同。

那是个周四的晚上。屏幕那端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。有写诗的、画画的、做独立音乐的。他们说话时,没有那种市场分析的冰冷。他们谈论内心的感动,谈论作品背后的故事,谈论创作时那些无法言说的瞬间。